普及科學講座
「科學為民」服務巡禮論壇/講座[相片集]-->「科學為民」服務巡禮聯合政府多個部門及其他機構舉辦活動,目的是向市民介紹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的科學工作,以及如何應用科技提供公眾服務。在今年七月至十月,「科學為民」會推出一連串公眾論壇及講座,主題為「科學與智慧城市」。「思林遠略 - 路政署前瞻性植被活化計劃」是路政署樹木資產管理(尤其是老化樹木)生命周期規劃的一部分,旨在主動採取措施防患未然,確保公眾安全。路政署考慮到所管理眾多台灣相思的樹齡分布、種植位置接近公眾,以及現時的健康及結構狀況,認為有迫切需要訂定優先次序逐步推行工作計劃,盡量減低這些老化樹木對行人及車輛交通構成的風險,並以原生樹種取代,以提升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性。為了循環再用計劃更替時所產生的木頭和善用資源,路政署在合適的情況下,會把原木提供予培訓機構和非牟利機構作教學、藝術及其他用途使用,為社區帶來益處,減少對堆填區的負荷。再者,路政署致力探求應用研究及發展,有關結果及建議將有助提升計劃有關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研究。天文台從2017年開始在油尖旺區試驗安裝多個微氣候監察站,務求發展更精細的天氣觀測網絡,推展智慧城市氣象信息服務,當中應用的技術及所收集的數據可以如何運用?在大數據的年代,未來智慧城市的天氣預報服務又會怎樣發展呢?香港的城市人口高度密集,也是舉世公認的石屎森林。混凝土建築物需妥善維修保養,讓設計使用年限得以延長。如沒有妥善勘察以確定損耗成因、採用正確的維修方法或選用合適的維修物料,即使擁有最高的技術水平,維修效果也只能短暫維持,亦無可避免地需要經常維修。雨季時節,暴雨有機會引致水浸和山泥傾瀉。暴雨的發展往往非常快速,使預報和警告服務面對很大的挑戰。天文台一直與土木工程拓展署緊密合作,利用不同儀器即時監測和分析降雨情況,評估對各類斜坡安全的影響;同時利用雷達和臨近預報系統預測雨區的活動與發展,評估發生山泥傾瀉的風險水平,致力及時向市民發出有關警告信息。香港天文台現時運行一套自行開發的「小渦旋臨近預報系統」,以支援香港暴雨警告系統的運作以及提供公眾定點降雨預報服務。自2015年開始天文台與渠務署合作,將小渦旋臨近降雨預報應用於渠務工程,以提升運作和施工效率,這個論壇介紹相關項目。渠務署於2014年完成大埔船灣防洪工程,於船灣圍下河河口增設防洪水閘系統,以潮水水位高度來決定其開關,讓船灣濕地能保持足夠的蓄洪量,為船灣洞梓一帶提供防洪保障。為進一步延長和增加流入船灣濕地的潮水,以優化濕地環境,渠務署與天文台共同協作,成功研發全港首個結合天氣預報系統、實時雨量及潮水水位高度的水閘操作系統。新設計收集天文台「小渦旋」臨近預報系統的降雨預測、附近雨量計及潮水站的實時數據,分析當刻及未來數小時的降雨情況,並決定水閘系統的操作。新設計不單促進濕地的鹹淡水交替循環,改善濕地環境,亦兼顧防洪的要求。此外,「小渦旋」臨近預報系統亦應用於啟德河改善工程。渠務署根據「小渦旋」的實時數據,建立出精準並針對性的雨量強度預測,對啟德河集水區未來兩小時內的雨量強度變化進行實時監測,準確地在暴雨前發出預警信息,使河道工程安排上更有效率,同時降低了施工期間的水浸風險。香港國際機場致力透過應用不同的創新科技,發展成為智能機場,為旅客帶來愉快機場體驗。機場採用自動化及移動技術,例如引入流動智能登記櫃檯讓旅客自行辦理登記手續,配合使用自助行李託運系統將行李寄艙,進一步減少旅客排隊等候的時間。另外,機管局的流動應用程式「我的航班」為旅客提供一站式機場資訊,包括往來機場交通、設施位置,以及利用信標技術為旅客提供AR室內導航等。此外,天氣與航空安全有密切關係,航空氣象服務對機場的正常運作起重要作用。隨著飛行流量的增加,機場範圍內的閃電、強對流、風切變等惡劣天氣對飛行的影響日益嚴重。天文台會介紹新的氣象產品如何演變,通過綜合氣象資訊加強運行決策,以融入未來新一代的航空系統,為乘客帶來更方便舒適的旅程。全球暖化引致雨量分布改變、海平面上升等現象,對水資源和水質帶來影響,以至出現新病原體等,這些轉變都為食物安全帶來新挑戰。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關注氣候變化對食物安全的影響及對其作出評估,並擬定相應的對策。氣候變化與全球食物安全的關係,以及如何保障食物安全,這些議題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栏目导航
- 澳门永利网上娱乐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 电话:
- 手机:
-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