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压共轨市场几乎被德美日垄断 国产柴油机很受伤
据科技日报6月3日报道,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的零件之一,犹如人的心脏。而电控柴油高压共轨系统则相当于柴油发动机的“心脏”和“大脑”,其品质的好坏,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蒙小聪说:“高压共轨系统的喷射压力产生和喷射过程分开,能够高质量、灵活地将柴油喷射至燃烧室,和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减少柴油机的震动、油耗和降低排放,改变了柴油机在人们心目中‘噪音大、冒黑烟’的形象。”同一台柴油发动机,用上不同的高压共轨系统,效果会不一样。“柴油机如果共轨系统工作不理想,从轻的方面来讲,会造成发动机性能恶化、排放达不到标准,如果更严重的话,发动机直接就‘趴窝’了。”蒙小聪说。实际上,早在20年前,国内一些高校、机构就已经开展高压共轨系统的研发,比如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近些年,成都威特、辽阳新风、龙口龙泵、重庆重油、南岳电控等公司也都投入巨资上高压共轨项目,目前都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在故障率这个指标上,国产共轨系统还难以达到国外先进产品的水平。”蒙小聪认为,和国外先进公司的产品相比,国产高压共轨系统在性能、功能、质量及一致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成本上的优势也不明显。比如油泵喷油压力,国外企业可以做到2500bar(公斤力)甚至更高,国产系统也有少部分做到这么高,但都没经市场验证,质量风险还很高。蒙小聪说:“这和我们在基础材料、工艺和装备上的差距有关系,比如喷油嘴的针阀偶件,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我们的精度达不到,喷油质量就很难上去。再比如控制喷油的电磁阀,国内还没有很成熟的产品。”国内一些做非道路用柴油机的企业,本身没有电控技术能力储备,现在如果直接用国外企业的高压共轨系统,他们的要价非常之高。“做一个项目,开发费用有可能都是千万元级的,这些企业会相当吃力。”玉柴工程研究院燃油系统设计技术总师莫宗华说。“这些都是由点点滴滴的东西累积而成的,国外企业的成功是建立在深厚积累的基础上的。”蒙小聪说了两个让他印象深刻的例子:一是生产线上的工人。“我去过国外一家生产高压共轨系统的世界500强企业,他们生产线上基本上都是老工人,熟练程度非常高,工作一丝不苟。也许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二是研发投入。“比如开发一个ECU的软件系统,国外的企业会投入几百甚至上千人,花几年的时间。而国内企业连1/10的投入都不到。”2016年12月,莫宗华参加了在南岳电控举行的国产电控高压共轨系统项目“一条龙”调研活动。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担任组长,目的是充分整合材料、工艺、零部件、主机厂、整车厂等行业资源,成立产业化联盟,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当然,目前量产的发动机还很少,这只是一个补充或者说是备份。随着国产共轨系统在车用柴油发动机上的应用逐渐增多,我们相信,国产共轨系统的竞争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有一个大改观。”莫宗华说。5月26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未来论坛X深圳峰会”上发表演讲,认为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基础还相对薄弱,他呼吁政府、产学研等各方通力合作,投入更多资源去做基础科学研究。
栏目导航
- 澳门永利网上娱乐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 电话:
- 手机:
-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