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牡丹江市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7年财政预算 ...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全市(含绥芬河市,下同)收入完成68亿元,为年预算的106.9%,增长14.2%。其中,市级收入23.9亿元,为年预算的115.3%,增长30.1%;区县级收入44.1亿元,为年预算的102.8%,增长7.1%。全市支出完成259亿元,为年预算的96.6%,增长6.9%。其中,市级支出90.8亿元,为年预算的95.3%,增长13.2%;区县级支出168.2亿元,为年预算的97.3%,增长3.8%。全市收入总额303.8亿元,支出总额294.2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9.6亿元。市级收入总额113.7亿元,支出总额109.2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4.5亿元。(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全市收入完成14.8亿元,为年预算的129.3%,同比增长52%,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增收4.7亿元。其中,市级收入10.3亿元,完成年预算的136.8%,增长72.3%。全市支出完成23.4亿元,为年预算的79.8%,增长34%,其中市级支出17.7亿元,完成年预算的78.1%,增长128.1%。全市收支加减补助收入等,结转下年5.9亿元;市级收支加减补助收入等,结转下年5亿元。(三)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全年收入完成2,300万元,为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31.5%;加上年结转199万元,收入总额2,499万元;支出-112,823万元(上级收回厂办大集体改革中央预拨资金11.5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16万元,支出总额-112,507万元;结转下年6万元。(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全市收入完成85.7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53亿元;县(市)级完成32.7亿元。全市支出完成85.6亿元,其中市本级支出53.8亿元,县(市)级支出31.8亿元。全市社保基金滚存结余28.7亿元,市本级滚存结余15.8亿元。(一)构筑征管合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把握增收主线,完善征管机制,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逐月攀升,收入增幅位居全省前三。规范税收征管。全年国税组织收入45.3亿元,地税组织收入39.5亿元,为财政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强化税收稽查,查补入库税金1.2亿元,补正申报欠税8.9亿元。加强重点行业税源管理,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分别增长29.3%,40.8%和27.2%。加强非税征管。建立财政、执收部门、项目单位协管机制,全年完成非税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38.1%。规范城市管理,罚没收入增长44.3%。规范资产管理,资产处置收入增长81.2%。规范房地产管理,城建配套费增长47.8%。市县区齐抓共管。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市直增长34.6%,增幅居全市之首;市开发区、镜管委分别增长13.2%、25.6%;县市增幅最高的东宁市增长9.9%;区级增幅最高的西安区增长13.3%。(二)培育增收动力,财源建设扎实推进。全年筹集资金18.8亿元,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财源结构逐步优化。支持骨干企业。破解制约难题,促进炼油复产贡献税收9,800万元。协助友搏争取上市奖励,加速新产品研发,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化解佳通、恒丰债务,企业轻装上阵、扩产增效。扶持中小企业。落实贷款周转金1亿元,支持企业周转贷款7.4亿元。落实减免税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7.1亿元。开展免费代理记账服务,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蚁聚创客”等科技型、微创型企业群体加速成长。繁荣商贸经济。积极争取内外贸易资金,加快商贸基地建设,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税收占三产税收55%。支持开发区建设。财政补助5.6亿元,协助融资22.6亿元,加速基础建设,提升承载能力,烟厂、酒厂、珍宝岛药业等一批重点财源项目落地开工。(三)破解资金制约,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树牢发展理念,突破融资坚冰,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提供支撑和保障。优化金融服务。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全市金融机构发展到117家,贷款余额664亿元,同比增长1.6%。创新金融产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和农村融资难题。创新融资模式。市级全年融资到位71.5亿元。“PPP”模式引入中铁龙兴公司投资20亿元,太平路下穿竣工通车。“PPN”模式获批私募基金20亿元。参股方式引进全市首家融资租赁公司,协议融资2亿元。置换债务27亿元,融资成本降低。积极对接政策。全市争取资金到位189亿元、市本级到位101亿元,争取到地方政府债券39.1亿元、城乡建设资金18.6亿元,支持牡丹江大桥、虹云桥、西三条路拓宽等重点工程竣工通车;促进哈牡客专、机场筹建、保税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四)增进群众福祉,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全市民生支出1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6%,30件利民实事完成年度任务。支持创业带动就业。设立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666万元,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825万元,创业带动就业7100人。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9,696万元,困难人员再就业1.8万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市低保标准由家庭月人均500元提高到53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家庭年人均3,500元提高到3,72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资148元、达到2,175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月增资300元,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级并行人均月增资360元,调整警衔津贴工资标准人均月增资829元。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救助贫困家庭135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0.16万元。在全省率先将城乡低收入家庭纳入医疗救助范畴,支付医疗救助资金1,395万元。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多渠道筹集资金,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12个,完成保障房项目19个,回迁安置居民1.6万户,发放公租房补贴3,000万元,2000户困难无房家庭解决住房。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安排教育支出8.6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化解历史欠账,薄弱学校改造进展顺利。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70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公共服务资源辐射城乡。(五)严格依法理财,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成效。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向管理要效益,靠改革增活力。严格资金管理。落实新预算法及有关规定,加强预算资金监管,扩大预算公开,严控一般支出。强化投资评审、绩效管理,评审项目267个,审减资金4亿元。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438项,节省资金7,000万元。稳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已为5716名职工发放补偿金8,560万元。严格资产管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非办公类资产清查,规范出租出借合同,部分腾退办公用房调剂使用,大宗资产规范处置。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规账整合融资平台,筑起防控风险“隔离墙”。严格资源管理。支持开展山、水、林、地、矿等资源普查确权,为资源统筹开发、高效利用奠定基础。开展路、桥、园林、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清查,登记建账、规范管理。尽管2016年预算执行较好,实现“十三五”圆满开局,但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增长加快,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平衡预算难度加大;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偿债压力有增无减,防控债务风险任务艰巨;规范财政管理日趋严格,资金监管水平和使用效率有待提升,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经济稳步发展,繁荣社会各项事业,保障基本民生支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一般公共预算。全市收入预计71.3亿元、增长5%,其中区县级收入45.6亿元、增长4.8%。全市支出193.6亿元、增长13.5%,其中区县级支出121.2亿元、增长7.8%。市级收入25.7亿元、增长5.3%,加中省专项、税收返还、置换一般债券转贷收入等,收入总额80亿元;支出72.4亿元、增长24.4%,加上解支出、置换一般债券还本支出等,支出总额80亿元,当年收支平衡。(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收入预计14亿元、下降5.1%,其中区县级收入3.8亿元、下降14.5%。全市支出17.6亿元、增长121.4%,其中区县级支出3.7亿元、增长15.2%。市级收入10.2亿元、下降1%,加中省专项、置换债券转贷收入等,收入总额17.9亿元;市级支出13.9亿元、增长193.1%,加省专项、上年结转支出和债券还本支出等,支出总额17.9亿元。当年收支平衡。(三)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1,890万元、同比下降17.8%(主要是国有企业经营收入下降),加上年结转6万元,收入总额1,896万元。支出1,896万元,其中改革成本支出6万元、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1,890万元。需要说明的有关情况。一是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按照国家和省清理盘活存量资金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民生事业发展需要,拟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亿元,余额为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5%。二是置换政府债务情况。按照省财政厅要求,2017年置换债券4.5亿元需编入年初预算草案,一般公共预算还本支出1.8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还本支出2.7亿元,收支相等,不影响预算平衡。(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固财政增收基础。设立财政引导资金,深化政银合作,建立产业基金池,支持百威啤酒、珍宝岛药业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安排工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解决改制遗留问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新增规上企业10户。安排科技、人才专项资金2,200万元,支持创新驱动,吸引高层人才,鼓励研发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启动全域旅游规划,让冰天雪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全力支持开发区建设,加速推进项目“双百”工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二)加大资金筹集力度,支持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建立城市基础建设基金,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速推进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优质资源,做强国投、城投、新区城投、镜泊湖集团平台,分类推进市场化转型和融资,为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事业提供资金保障。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引进培育基金、信托、融资租赁高层机构。深入研究政策,积极争取企业发展、园区建设、涉农社保、文化教育、财力补助等资金,争取发展性资金增长10%以上。安排招商引资专项资金,支持开放发展,扩大对外合作,引进域外资金增长10%以上。(三)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支持办好30件利民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促进社会保险缴费应缴尽缴,积极争取上级匹配政策,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圆满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两免一补”,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学杂费。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和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落实就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支持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加速推进“北菜南运”基地建设,拓展农副产品营销网络,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安居工程,重点支持城乡结合部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编制,政府出资项目、日常预算项目纳入部门预算,加强绩效管理;公积金和医疗保险指标下达到预算单位,按年度清算。加强预算管理,未纳入预算的项目不安排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理一切事业。实施融资计划管理、层级审批,完善借用管还和逾期追责机制,确保不发生债务逾期。深化国库改革,升级四城区集中支付软件,提高公务卡用卡率,加大银行账户和暂付款清理力度,保障资金安全。规范收费管理,取消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专款专用,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开展收费资源清查,杜绝滴漏跑冒。稳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完善财政支持农业人口转移政策体系,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2017年财税工作已经启幕。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凝神聚力,务实创新,开拓奋进,为牡丹江走出全面振兴发展、率先发展的新路子做出更大贡献!
栏目导航
- 澳门永利网上娱乐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 电话:
- 手机:
-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