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环境偏紧 房企“出海”筹钱-新华网
2018年开年以来,碧桂园、泰禾集团、龙湖地产等多家房企陆续发布海外融资计划。业内专家表示,预计2018年地产融资政策仍会保持整体偏紧,在此情况下,短期内房企海外融资规模料继续扩大,多元化融资方式或成为房企融资破局关键。比如,龙湖地产1月9日发布公告宣布与高盛、海通国际、摩根士丹利、汇丰及花旗,就发行于2023年到期的3亿美元3.9%优先票据及于2028年到期的5亿美元4.5%优先票据订立购买协议,票据发行的估计所得款项总额约为7.981亿美元。碧桂园10日发布公告宣布拟发行2023年到期2.5亿美元优先票据及2025年到期6亿美元优先票据。票据发行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39亿美元,碧桂园拟将该笔款项用于提早赎回2023年票据及一般营运资金。“房企积极到海外市场筹钱,主要是为了缓解其所面临的资金压力。”明源地产研究院副院长刘策表示,2015年1月证监会推出了《公司债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公司债新政。众多房企在2015-2016年发债,而这批债券将陆续在2018年进入回售期。“与此同时,在限售、限价、限购等多种调控政策持续影响发酵下,加之三四线城市的楼市风光或难再现,预计房地产销售回款不会太乐观。”刘策表示,2018年将是国内大型房企较为艰难的一年。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表示,部分房企当前销售业绩呈现增速放缓的态势,资金方面有一定压力;另外,部分房企此前有很多“地王”项目,也需要类似融资。虽然国外市场融资成本也在上升,但渠道仍较为通畅。房企密集出海寻求融资的热潮从2017年就已开始。克尔瑞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房企境外融资规模达到2553亿元,占融资总额的25%,较2016年全年上升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房企借“影子银行”等暗道进行融资的渠道也引起了监管的警觉。2017年12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强调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等限制或禁止领域。今年1月,银监会再发文将委托贷款纳入严监管。另外,2017年房企债券融资则处于全年收紧的状态。杨柳分析,2017年房企发债整体上受限制较多,且发债成本上升较快,导致许多企业取消或延迟发债。另外,从审批速度上看,2017对地产债的审核速度始终较慢,降低了企业通过发债进行融资的偏好。“从2010年‘国十一条’政策发布之后,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开始了实质上的停滞。”杨柳表示,房企IPO自2010年以来基本停滞,仅有两家房地产企业在2015年12月实现A股上市,融资534亿元。而配股自2009年以来极少采用,仅有两家房地产企业在2016年配股29亿元。此外,增发一直是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最主要的方式,2017年1-11月的地产企业增发募集资金335.22亿元,同比下降78.27%。“从长远看,直接融资或成房企融资大趋势之一。”刘策表示,但提升直接融资比例需要很长时间过渡,当前估值合理的基础资产仍然过少,制约了直接融资比例。“考虑到融资监管层面政策的延续性,以及整体中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预计2018年地产的融资政策仍会保持整体偏紧,对不同渠道‘有保有压’。”杨柳表示,除传统地产融资渠道外,地产相关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在2017年蓬勃发展,成为了监管部门鼓励发行和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重点。(实习记者 欧阳剑环 记者 彭扬)
栏目导航
- 永利娱乐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 电话:
- 手机:
-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