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永利网站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
地址:
当前位置:主页 > 永利网站 >
银行理财收益率一跌再跌 投资者何去何从理财产品 ...-新浪网
浏览: 发布日期:2019-01-28
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是投资者抵御“通胀”的最佳选择之一,但近期产品发行量已逐渐减少,预期收益率越来越不“给力”,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下降。现在买固收类理财产品还合不合算,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疑问。经济下行压力大,短期看不到收紧货币政策的迹象,这不利于理财产品继续维持高收益。理财资金总量超过25万亿,影响力非常大,但目前广泛缺乏“低风险且收益较好”的可投资标的,“资产荒”仍在延续。话说2010年,4万亿刺激后,房贷过猛银行遭惩罚,信贷收缩。在地产与地方基建资金需求下,非标信贷因应而生。“非标融资”绕开受监管的正常借贷关系,套上如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通道或信托计划,以委托贷款间接取得资金。这些对接项目,银行包装成“理财产品”向你招手,防止存款逃跑。由于理财业务收益来源是“双方约定”,不是“管理费分成”,不采用“净值”报价,也与成效无关,银行基本只要考虑同业竞争压力与自身负债(提供收益)成本。不同期限堆叠出的池子里,资金最大去向是债券。作为高收益大头的是企业“信用债”,一旦产能过剩、资金链断裂,企业爆发危机导致债券违约时,你并不能幸免于难。第二类是非标债权。多数是“收/受益权”,其次是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2011年非标债权年收益到达顶峰,一度让产品收益水涨船高;2012年利率市场化,又倒逼银行信贷扩张,从此理财产品一骑绝尘;跑出了无数个资金池,一期期滚动发行,利用长短天期错配,各产品间进行收益调节。随着信用事件频发,监管打击影子银行,非标债权收益也不断向下压缩。2013年债券牛市,5年期中债与中短期票券,让收益勉强维持;2014年下半年二级市场有起色,再赶上2015年打新,新股收益又吸引理财产品资金进入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