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两会系列评论_新华网
以“重点指向”深化全面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又要注重各方面、各领域的整体性、协同性,力求“一子落而满盘活”;既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又要善于提纲挈领抓住“牛鼻子”。以“安全走向”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意味着要啃的都是“硬骨头”。就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而言,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以“民心方向”推进污染防治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需求想在前面,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驰而不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愈加清晰。让经济增长更具有信心人们对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来自新思想、新理念、新目标的有力指引,来自乘势而上的发展形势。从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国两会,一系列政策安排推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图景愈发清晰,让中国经济增长更具信心。让政府职能更体现公心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要坚持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谋利,让政府职能更体现公心,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增强对改革的获得感。让养老服务更加贴心只有多方合力,戮力同心,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浓厚的人文关怀、多元的“智慧”元素,养老服务才会更有份量、质量、容量,也更贴心更有“人情味”,每一个人才有可能无忧无虑,坦然拥抱“夕阳红”。让食品安全更令人放心让食品安全更加令人放心,既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中国食品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迈向更加璀璨的国际舞台的“敲门砖”,决定着它能走多远、走多久。这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让房价调控更令人宽心房子连着民心,房价牵动民心。在强调“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严格执行各项调控措施,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努力让每个人的“安居梦”得以实现。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感受社会治理温情“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善小而不为。”话虽简单,分量却很重,因为不论是难事,还是小善,对身处困境者而言,都是天大的事情。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这样的语句,是政府对人民的承诺,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好民生工作要有“三心”继续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取消流量“漫游”费,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强托幼全程监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民生热点、焦点、难点,一系列惠民政策令百姓感到温暖和振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为市场主体添活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伟大的事业离不开坚实的宪法保障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修改宪法的重大决策,将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及时载入庄严的宪法,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宪法保障。与时俱进的宪法,为法治筑基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宪法修改顺应党心民心,要推动宪法实施,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筑牢法治之基。与时俱进的宪法,为民生助力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能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书写依宪治国新篇章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一表决结果充分说明,宪法修正案顺应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为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点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要有一个具备强大凝聚力、感召力、引领力的指导思想。这次修改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人民意愿的充分表达宪法修正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化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必然会得到人民的大力拥护,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修宪体现了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宪法修改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活动和重大立法活动,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修改原则,为宪法修改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基本保障。修宪充分彰显了四个自信及时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推动宪法与时俱进,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自信。这种自信,是一个成熟政党、一个发展中大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全面展示和集中体现。这次修宪是战略之举这次修宪是战略之举,修改的内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事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党和国家兴旺发展长治久安,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这六个字,为机构改革指明了努力方向可以说,“优化协同高效”这六个字,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抓住了当前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指明了努力方向。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翻烧饼”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分分合合,甚至个别“反复”,都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充分地发挥出来。这不是简单“翻烧饼”,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确保党中央发挥“帅”的统领作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最根本的政治规矩。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锐意改革,完成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不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确保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确理解机构改革的精神实质坚持正确方向,是改革行稳致远、取得成效的根本所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准确理解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主要内涵和精神实质。机构改革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党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准确把握这场深刻变革的鲜明特征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依法依规保障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党政军群各方面机构改革配合,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健全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确保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不懈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必将引领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稳步向前,驶向更加光辉的未来。确保“打铁必须自身硬”通过监察法草案不难发现,对监察委员会的监督,既有全面的外部监督,也有严格的内部监督,使监察机关始终在严格的监督制约下开展工作,保障反腐败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攥指成拳形成反腐合力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党统一领导的反腐败工作机构即监察委员会,就是将行政监察部门、预防腐败机构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部门的工作力量整合起来,把反腐败资源集中起来,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对“互联网+”要悉心呵护在实施“互联网+”的过程中,必须有安全意识,完善监管理念、机制和方式,趋利避害,包容审慎。如此,“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平坦。为“将心比心”的担当点赞唯有将心比心,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推诿,不回避,更好满足人民的就业需求,才能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保护用户信息安全要守也要攻政府方面应建立更严格的监管制度,快递服务公司应加强行业自律,个人应增强安全意识,采取防御与出击相结合的保障策略,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关键在抓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关键在抓落实,就是要时时处处体现一个“实”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实实在在。有制度设计的硬杠杠,有各个环节的严把关,才能换来脱贫成效的实打实。将文物保护纳入法治轨道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文物破坏行为的查处力度,给予文物破坏行为更严厉的警示和惩戒,进而对文物破坏行为形成更有效的震慑,真正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防风险和改革不是对立的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我国实际出发,加强监管,让金融改革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推进。